在歐洲,排水性柏油路面除了被用于提高路面實用性的目的外,另一個主要用途是減少人口和道路稠密地區的交通噪音。法國公路部門還指出,排水性柏油面層有助于減弱夜晚行駛時車燈的眩光。西歐許多***都鋪筑了排水性柏油路面。比利時使用排水性柏油混合料鋪筑路面有二十多年歷史,在1979年時高速公路鋪筑的排水路面就有32700m2。法國約有10%的公路使用排水性柏油路面,至目前總計已鋪設240000m2;但自1990年起,法國的排水性柏油路面鋪筑有減少的趨勢,主要原因在于路面空隙易造成堵塞,同時冬季除雪劑的消耗增加很大。英、德等國為研究排水性柏油路面對降低噪音及耐久性的功效,進行各種組成材料的鋪設,其空隙率超過20%。荷蘭、丹麥針對孔隙阻塞問題,研究了雙層式排水性柏油路面。上層采用**粒徑4mm或8mm,下層采用**粒徑11mm或16mm,總鋪筑厚度達70mm。兩層材料壓實后的空隙率均超過20%。歐洲透水性路面的空隙率起初為15%,后來為防止孔隙逐漸堵塞及養護管理的方便,設計空隙率逐漸提高到20%或大于20%。歐洲的排水性路面面層較厚,粗集料**粒徑為10~20mm,其中以12.5mm*多,集料的要求比美國開級配柏油抗滑磨耗層(OGFC)更嚴格。西歐各國對柏油材料的選擇達成的基本共識是使用改性柏油,柏油主要考慮以下要求:具有較好的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以及抗氧化性能。各國近年來使用的結合料見表1.1-1。在柏油混合料配合比設計上,不采用與密級配配合比設計相同的方法,特別是馬歇爾法與開裂試驗,而且認為排水性柏油混合料的抗車轍性能較高,有關高溫穩定性的室內試驗如車轍試驗也不太相關。工程上主要依靠擊實試驗決定空隙率,同時開發了肯塔堡飛散試驗,這是歐洲常用的排水性柏油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