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上海、河北、黑龍江、廣東等地修了一些小規模的試驗路,但由于當時對我國重載交通的發展和嚴重程度考慮不足、缺少性能優良的改性柏油等問題,均未取得成功。 2001年~2004年,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承擔了交通部西部項目《山區公路柏油面層排水技術的研究》課題。該項目系統研究了排水柏油路面的材料性能與設計、結構設計、施工技術、路面**特性等問題,為排水柏油路面在我國的應用奠定了基礎。項目成果經交通部科教司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獲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2007年,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承擔了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排水柏油路面應用技術研究》。該項目在西部項目成果基礎上,以提高排水性柏油路面使用性能為核心,重點研究了高溫和重載交通條件下排水性柏油路面的使用性能,結合鹽通高速16.8km排水柏油路面鋪筑的技術應用,在原材料品質與標準、組成設計、排水設計、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為降低排水柏油路面在我國推廣應用的成本,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開發了針對我國重載交通特征的高粘度改性柏油及高粘度添加劑。
2005年鹽通高速通車后,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和東南大學共同承擔了鹽
研發
通高速排水柏油路面長期性能觀測項目。根據四年來共8次的**跟蹤檢測情況,目前路況良好。
2008年,江蘇省在寧杭高速公路二期修筑了全長20.9km的排水柏油路面,該項目為雙幅六車道,單幅寬度14.5m,全部鋪裝面積約30.3萬平米,為目前國內**的排水柏油路面鋪裝工程。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對該項目進行了施工全過程技術服務,將前期科研成果進行了系統、成熟的項目級應用。
鹽通高速和16.8公里排水柏油路面及寧杭高速20.9公里的排水柏油路面所采用的都是日本大有建設株式會社的TPS柏油改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