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柏油路面在日本被稱為“超級路面”。日本從1980年前后組團赴德國考察后,開始研究引進歐洲的排水性柏油路面技術。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1987年東京都環道7號率先采用排水性柏油混合料鋪筑,表現出了排水性柏油路面突出的性能特點。自1990年排水性柏油路面已成為*標準的路面之一在日本各級道路廣泛應用,至1996年12月止,已累計超過800萬m2的鋪筑業績。
日本的排水性柏油混合料與歐洲PA相似,采用的**公稱粒徑有13.2mm及16.0mm三種,目標空隙率達到20%,鋪筑厚度4cm~5cm。近年來,為提高排水性柏油路面的吸音降噪性能,日本又對**公稱粒徑9.5mm和4.75mm的混合料展開試驗研究。
但是,可以說歐洲的技術并沒有適合高溫多濕的日本氣候和交通條件。施工后不久便出現了孔隙堵塞及交通載重引起的骨料飛散,車轍變形問題相當嚴重。因此,日本致力于開發適合日本的氣候條件和交通條件的排水性柏油路面。經過大量的實踐與研究,日本道路協會于1996年11月發布了《排水性鋪裝技術指針(案)》作為排水性柏油混合料的設計施工指南。同年日本道路公團做出所有的高速公路**采用排水性路面鋪裝的決定后,排水性柏油路面的鋪筑面積大規模增長,在一般公路、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出于減噪與**目的城市街道,排水路面也被較多使用。圖1.1-1是日本排水性柏油路面的年鋪筑面積情況,截至到2002年3月,日本公路40%的鋪面轉變為排水性柏油路面。日本對多個修筑排水性柏油路面前后的雨天事故調查對比,發現使用排水柏油路面后雨天事故可減少80%左右,從而基本上與晴天事故率相當